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

【影片】快速找出即時熱門影片!

根據資策會2014年上半年度的統計資料顯示出網路影音收看人口大幅增長中。 平板電腦已成為消費者收看影音內容的主要工具 從消費者行為來看,消費者使用智慧型手機大多用來做撥打/接聽電話、拍照/錄影、即時通訊與聊天、連結社群網站、查詢地圖與導航以及玩手機遊戲等,均占六成以上的比例,其中查詢地圖與導航與男性比例居高。在平板電腦的使用上,超過六成的消費者主要是收看影音內容,而近超過五成的消費者會透過平板電腦玩平板電腦遊戲、閱讀新聞、連結社群網站及收發e-Mail。(圖2~圖3) 由此可發現,在平板電腦的應用行為上已產生些許不同,大多數使用者在平板電腦的應用行為逐漸是以收看影音內容為主,持有智慧型裝置的民眾約有半數會在裝置上收看影音節目,而民眾收看影音節目的習慣,已經逐漸從電視移轉到身邊可得的行動裝置。

【社群趨勢】快速設定控制你fb看到哪些訊息

facebook上朋友很多,但不見得每個人的意見都是你喜歡的,又或者,是一些發文動態容易讓你心情不好的內容,這些人有可能是你主管,有可能是工作上的夥伴,無法解除朋友關係,但又不想要一直看到他的動態該怎麼辦?以下是facebook官方說明影片,教你簡單取消追蹤朋友或粉絲專頁的訊息! 動態時報的演算是計算最常互動的名單(包含朋友、社團、專頁),經常有互動的名單,你就會常常看到他們的動態,被計算的除了一般的留言、按讚,搜尋與點擊進去朋友的頁面查看,也會被facebook認定你對他是「有興趣的」

【社群趨勢】促銷貼文掰掰,facebook不下廣告就不讓你顯示?

十一月十四日facebook發佈了最新動態:將減低過於促銷的貼文顯示頻率 。預計在2015年一月開始實施,Facebook聲稱,這樣的改變是為了保障用戶體驗,人們上Facebook是希望獲得有用有趣的資訊,而非大量的廣告文。 我們認為這策略以用戶立場來說當然可以視為立意良善,然而,以品牌主與各粉絲團小編來說,則是一大噩夢。小編們投入長時間與精力經營的粉絲團,不就是為了日後對於銷售有一定程度的協助,甚至許多具規模的網路品牌,將粉絲團當作第一線的客服中心,在這裡服務顧客們、搶先曝光新品等等。 花了這麼多時間「養成」的社群,接下來該怎麼辦?讓我們先來看看哪些貼文方式「過於促銷」? facebook舉了以下三種類型的原生貼文(無購買廣告)未來將會減低自然曝光機率。 1. 推銷購買產品、鼓勵安裝應用程式的貼文內容 2. 推薦人們進入促銷或抽獎活動頁面的貼文內容 3. 重複的使用廣告內容,貼文中沒有任何真實語境的 範例如下:

全能音樂才女林依霖推出 【冒險音樂記事簿】

   距離 2009 年發表第一張全創作專輯【我不是】已經過了五年,這段時間以來,林依霖從未停下腳步,除了持續音樂創作外,同時參與許多演唱會以及音樂製作的工作。在音樂領域上號稱十項全能的她總是樂於挑戰不同的工作,因為她相信在音樂的旅程中,能獲得最多的愛與能量。林依霖說:「我就是熱愛音樂,每份音樂工作都為我的人生添上繽紛色彩,正因為有這些經驗,讓我的音樂與生活豐富精彩。」推出第二張專輯,林依霖希望用說故事的方式,用音樂陳述人生旅途上會面臨的高低起伏。 天王天后演唱會指名林依霖參與演出  大型巡演焠鍊出透澈純粹的音符

【數位音樂】 台灣音樂產業離真正的「數位化」還有多遙遠?

受到行動裝置普及化影響,許多產業都被面臨轉型與否的考驗,而一直視數位浪潮為夢魘的音樂產業,近年來也開始重視數位平台與媒體的運用,然而,音樂的聆聽度廣了,卻不見得在收入上獲得正比的成長。 讓許多音樂製作人感嘆音樂作品越來越不值錢,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? 我們先來看看音樂市場的變化,根據市場研究機構  Strategy Analytics   分析指出,在2013年中,整體錄製音樂市場衰退1%,其中實體唱片衰退11%,線上音樂成長7%,而行動端的成長率則高達24%。 根據這份調查顯示,全球2013年實體唱片的銷售降至130億美元,大約是2007年銷售額的一半,線上音樂(包含行動音樂)則有大幅度的成長,預計帶動數位音樂的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。 以亞洲市場來看,實體專輯的銷售量在去年就下跌了8%,行動與線上音樂個成長了22%。 然而,就筆者所知,我們身邊的音樂製作人,尤其以主流音樂市場為大宗,鮮少有人因為行動數位音樂蓬勃而進帳成長超過20%,原因為何呢?筆者在此推敲列舉四大主因:

【產業趨勢】行動裝置改變影音收視習慣,多螢時代來臨!

快感行銷正式與華人衛星電視集團合作,代理MOD內數十個頻道的媒體廣告,以及MOD互動電視專案、 節目冠名、國際賽事贊助等專案。 數位電視媒體的銷售價格僅有傳統媒體的1/5,且 MOD有App可支援多螢觀賞,加上數位電視用戶與日劇增的趨勢, 相信可 以成為數位行銷一項嶄新的廣告工具,以下我們將引用資策會與其他收視相關數據,帶大家一起來關注數位電視的行銷方案。  根據資策會FIND結合Mobile First調查數據顯示,台灣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民眾已高達1,330萬人,占12歲以上人口約六成的比例,而有超過兩成比例同時持有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,相較於2013年下半年的調查結果,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持續成長,平板電腦則顯趨緩。

【產業趨勢】Facebook廣告平台大改版,10月1日前請完成新舊帳號轉移!

Facebook最近整合動作頻頻,之前提到 貼文曝光演算法改變 ,不難理解也是Facebook試圖 更了解使用者行為,進而推出更精準的廣告演算工具! 約莫九月中數位廣告代理商與品牌客戶們應該都陸續接獲了facebook業務代表通知:

【產業趨勢】Apple發表了最新iOS,就是行銷APP的好時機

Apple發表了最新iPhone 6、iPhone 6 Pro、Apple Watch,同時也發表了最新的iOS 8,在酸民鄉民口水戰之際,早已經有一群App工程師為了這次的更新,連忙準備升級自己的App了!每次隨著發表軟體環境更新前,手機App開發者無不繃緊神經準備應戰! 而對行銷人員來說也是最適合時機「行銷App」的時機點,原因如下:

【社群趨勢】8/26 facebook最新更新,調整貼文曝光,打擊惡意騙點擊式內容

近期, facebook 宣布了一些動態貼文的改進事項,以幫助用戶在 facebook 上找到最有趣和相關的內容,且繼續淘汰用戶回報為垃圾訊息 或 他們不想看到的動態, facebook 正在做兩個更新是:第一要減少「引誘點擊的標題( Click-Baiting Headlines )」,第二,協助用戶看到 Facebook 上的分享連結是最佳格式。 更新一:減少顯示「引誘點擊的標題」 「引誘點擊」是指發文者利用貼文標題去鼓勵用戶點擊後查看更多內容,而沒有第一時間告訴他們訊息的內容。用戶會看到很多內容中有連結可點。像這些的貼文形式往往會得到大量的點擊,這意味著這些貼文可以被更多用戶看見,得到更高的點擊率。

【好感度音樂採訪稿】初生之犢不畏虎 穩紮穩打的新生代音樂工作者-呂至傑

◎ 原文刊載於: 好感度音樂 官方網站 好感度自2009年成立至今,與眾多優秀的詞曲創作者合作至今,我們接觸的每一位創作人皆有其獨特的性格、故事,藉此專欄,好感度要記錄下這些創造美妙樂章的作者們,並分享他們幕後不為人知故事。         呂至傑,身兼詞曲創作者、編曲者與職業樂手等身份, 2009 年發表第一首創作後,接下來的幾年持續不斷努力創作,作品也陸續出現在張韶涵、戴愛玲、李唯楓、李祥祥、羅美玲等歌手的專輯內,近兩年更擔任盧廣仲、韋禮安演唱會鍵盤手,參與多場大型演唱會的巡迴演出。 歪頭學小提琴太辛苦 轉投Keyboard懷抱開啓創作之路         說起接觸音樂的歷程,至傑回憶起小學二年級那年生日,被爸媽神秘地帶去某間音樂教室,爸爸興奮地拿出一把小提琴送給他當作生日禮物,自此開啟他對音樂的喜 愛。 至傑幽默地表示,歪著頭拉小提琴對一個小孩來說,實在太困難了,於是在小學五年級轉而學習電鋼琴,他喜歡跟著亂彈的旋律哼哼唱唱,年紀小小的他開始萌生想 要寫出自己的歌曲的念頭,也開啟了他的創作之路。 就讀台大是他創作能量最高峰的時期,或許可以歸功於青春期的少年不識愁滋味,還有學生的生活較為單純,讓有才華的他專心投入創作,2008年,即使尚未有 機會發表作品,他依舊不間斷地創作,累積了許多好歌收在自己的口袋裡。         創作數量多了, 開始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聽見,就讀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,至傑很坦白地說:「當時對於就讀的領域非常茫然,不知道自己將來出社會可以做什麼,經過深思熟慮 之後,我下定決心要試試以 “音樂創作人” 這個身份作為未來的主要工作。」 在大三那年至傑毛遂自薦,如願進入音樂製作公司學習編曲與創作。

【行銷案例】miss emily愛美莉--不止自然美 更要美得自然

分享最近幫客戶操作的EC商城案例 很榮幸參與這個全新女性飲品的品牌建構過程,從前端的品牌故事,形象包裝 到執行面的拍照,文案,商品定價與商城設計 再加上EC活動規劃,十分難得的過程 一條龍全程量身定做的電商經驗,客戶跟行銷團隊都學到很多 你的產品也想Go e-commerce嗎? 參考一下我們的呈現方式吧! miss emily 不止自然美 更要美得自然 女人一旦過了 25 歲,代謝變慢,老化素度遽增,長保青春儼然已成為現代女性一大課題,要延緩或補充流失的營養素,「吃」比擦更有效,國外許多好萊塢女星早已開始將營養素吃下肚,國內眾多女星也趨之若鶩,紛紛帶起美顏食品風潮,造就許多美魔女誕生。 miss emily 團隊吃遍市場上所有美顏產品,用心記錄下每樣產品的特色、成份與實際效用,但仍覺得沒有真正符合女性的需求 — 讓身體自發促進膠原蛋白產生。唯有由內而外補充,才能真正達到美肌效果,在這樣的信念下, miss emily 緊 Q 活顏膠原飲誕生了,首創 " 活顏飲 "+" 膠原飲 " 的二合一飲品!

【社群趨勢】facebook粉絲頁版面陸續改版中!

【小編注意】粉絲專頁即將陸續改版囉! 最近我們常收到客戶的詢問,為什麼有對手的粉絲頁版面跟我們的不一樣呢?前陣子fb已經宣布會陸續把粉絲頁改成新的版面,還有部分功能增減,三項重大改變: 1. 版面改單行

【廣告案例】facebook廣告人人能買,為何成效差這麼多?

關於facbook廣告購買與操作的成效,最近時常接受企業主的詢問,幾個入門的問題,讓我們快速Q&A的方式來為大家解答: Q:facebook廣告是人人都可以買嗎? A:是的,只要你有facebook帳號,都可以透過前台的「贊助」按鈕,或是進入「廣告管理員」直接付費給facebook買廣告曝光。 Q:廣告金額最低是多少? A:facebook系統是建議每天最低是150元,單日最高花費上限,端看你的賬戶信用額度,一般來說個人賬戶每天可下幾千元台幣的廣告,企業賬戶單日廣告額度可達數十萬、甚至沒有上限。因此,部分廣告代理商只願意處理大型廣告預算需求。 若你想要委託其他廣告代理商執行,各家也會告知其「最低接單金額」,快感行銷最低接單金額是台幣兩萬元未稅,並會提供受眾條件設定、文案修改撰寫,與素材製作上的建議。

【社群趨勢】調查顯示週末的發文互動最高?社群小編要犧牲週末了嗎?

Adobe 今天發表一份關於了 社交媒體的互動數據報告 ,報告內分析了3種類型的社交媒 付費型(廣告)  獲得型(評論,按讚,分享) 自主型(個人社交頁面,例如你的Facebook和 Twitter頁面)  其中有一項數據顯示,有機的(非付費)貼文形式,在禮拜五發表的以獲得較多的回應、按讚與分享。這樣看來,所有的小編們週末都要奉獻給粉絲們了嗎!? 社群行銷最困難的點在於:沒有SOP可遵循     我們其實不建議社群小編們依照這份報告,就開始在週五與週六增加發文的次數,為什麼呢?說穿了,社群小編的工作是沒有SOP可遵循的,每個經營社群的人員,都會被賦予不同的任務與期望。 例如:增加商品銷售、線上客服、增加網站流量、展示新品、 秀美色騙互動 ⋯⋯等等。     如果你的社群任務是要推廣產品服務,就先得了解你的消費族群是誰?這些人是否在週末都有空瀏覽社群媒體,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麼本報告顯示的週末高流量,就跟你沒什麼關聯了。      簡單來說,無論網站流量數據怎麼顯示,你最終還是得要參考你的「精準受眾」真實生活中的使用行為調查數據。  反言之,若你的社群對話受眾是不設限的芸芸眾生,不妨本週就開始試試,犧牲自己的週末,多花點時間經營社群! Facebook廣告點擊比去年同期成長48%     如果你的經營的品牌粉絲團,且時常購買Facebook的廣告,這份報告中也顯示了另一個好消息: Facebook廣告 點擊率高達70 %,比去年同期增長48 %     這項數據或許有許多值得思考與爭論的點(請見 破解 Facebook 假點擊迷思 一文),然而,在我們實際操作的案例上,facebook擁有廣大的使用者資料庫,進階進行興趣條件、個人資料、使用行為等相關的資料比對分析後,的確可以為品牌主撈出準確的受眾投遞廣告。 只要操作得宜,fb廣告轉換成效的確優秀。      然而,facebook現在雖是領導品牌,但各種類型的社群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,也是一股不可輕忽的潮流趨勢!

【社群趨勢】好友、人氣、按讚數...... 這些都是假的?

「有錢能使鬼推磨」這句話一點都不假,現在,只要花錢就能立即讓你的 twitter 與 Facebook 人氣暴增,當然,這些都是假帳號。 根據Digital Music網站分享,國外最新興的產業是:販售 twitter 的跟隨者(followers),只要美金200元(約台幣6,000大洋)就可以給你25,000個跟隨者關注你的帳號,立馬讓你的人氣直逼Lady GaGa! 在台灣,twitter 並不像 Facebook 一樣流行,然而在歐美與日本,twitter 的重要性就像是微博之於中國;因此,你的twitter的有多少跟隨者,就決定了你的商業價值。也難怪販售人頭帳戶的生意會有人搶著做。 但這種作法其實非常危險,若是「購買人氣」生意真的興起了,辛苦經營的社群平台將失去可信度;再說,每天對著這些「人頭帳號」發表訊息,就像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,終有一天你會精神錯亂的。 這樣的現象其實也漸漸出現在 Facebook上 了,根據國外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最近發布的報告預測 ,到2014年,所有社群媒體的互動 :按讚數、留言、朋友數,不管是誰將有10%到15%全都是假的。  此外,有購買過網路廣告的人都知道:要防堵點擊廣告的機器人程式;這些程式消耗掉你的廣告預算,沒人(真人)看得到你的訊息。當 Facebook 開始賣側欄廣告,這種等同詐騙的手法,就轉移到了 Facebook 上,買賣Facebook粉絲數(俗稱殭屍粉)的生意也大有人做。  雖然「量化」是行銷人員最顯著的檢視成效方式,但是當追求專案成效,漸漸被扭曲成「為達數字不擇手段」的時候,你失去的將不會只有客戶、業績,最終我們也會迷失了自己。  (資料來源: DIGITAL MUSIC NEWS  ,圖片來源:  Intersection Consulting ) 原文載於: http://allyheart2012.blogspot.tw/2012/12/blog-post_13.html

【產業趨勢】網路廣告計價方式

廣告代理商在為品牌主規劃廣告採購計劃時,會依照不同的專案目的抉擇廣告工具,以下是大家常聽到幾種網路廣告計價方式,未來有新的廣告模式,也會陸續更新資訊給大家! • CPA ( Cost Per Action ):每次行動成本 通常 是指引導訪客完成某一任務(通常是註冊申請、問卷調查、軟體下載 …) 所能得到的獎金。 • CPS ( Cost per Sale) :每次銷售成本 按銷售成果賺取的獎金,或談定導購訂單拆分比例 • CPM ( Cost Per Mille ):每千人訪問 成本 是指每一千次廣告曝光需支付的費用。 大型入口網站(如 Yahoo )的廣告都是此一模式。 不論訪客有沒有點擊廣告,只要廣告被看到一次,就算一個人次。 • CPC ( Cost Per Click ):每次點擊成本。 指訪客每點擊一次所必需支付的成本 。 目前 大多數是用 24 小時內,不重複 IP 點擊一次來計算成本。 ★ 免費評估廣告需求: 按我填寫線上詢價表

如何透過Tunecore上架歌曲到iTunes、Spotify等數位商店

【產業趨勢】群眾募資VS.預購行為只有一線之隔?

什麼是群眾募資?維基百科這樣說。 群眾募資 或稱 群眾集資 、 群眾籌資 ,簡稱 眾籌 ,是透過網路平台展示、宣傳計畫內容、原生設計與創意作品,並與大眾解釋讓此作品量產或實現的計畫。有興趣支持、參與及購買的群眾,可藉由「贊助」的方式,讓此計畫、設計或夢想實現。在一定的時限內,完成事先設定募資的金額目標後即為募資成功,可以開始進行計畫。 [1] 一般而言群眾募資是透過網路上的平台連結起贊助者與提案者,用來支持各種活動,包含災害重建、 民間記者 、競選活動、 創業 募資、藝術創作、 自由軟體 、設計發明、科學研究以及公共專案等。根據Wiki的資料,全世界第一個產生的Crowd-funding活動,是1997年的英國樂團Marillion。他們透過從廣大的群眾中募集款項,成功的募集了6萬美金,成功地完成了美國的巡迴演出 「群眾募資」與「群眾集資」一字之差就可以有天差地遠的解釋。 一般的群眾募資,將贊助者投入的資金視為捐贈性質的, 現階段發展的群眾「集」資,多是可以拿回等值甚至超值的商品作為「謝禮」。也讓許多人不免混淆,很多朋友問:「群眾集資不就是一般的預購行為嗎?」...看看台灣的例子,想想好像真的沒什麼差異耶! 於是,開始有客戶問我們: 有沒有辦法將群眾募(集)資包裝成新型態「行銷」手法? 我是不是看有多少人願意買,再來生產就好? 先拿錢出來的人要給他們什麼好處? 從問答過程中,其實不難發現大家對這個遊戲都只略懂略懂,群眾募資說穿了賣的是「氣氛」一開始群眾買單的是你的「故事」「夢想」「創意」「前瞻性」,後來大多個募資專案多了很多贈品、企業贊助、實體商品來成為標的物,那消費者當然會混淆,我究竟是「資助」你,還是購買你「還沒做好的商品」? 說故事的行銷手法,最怕的就是捏造故事被戳破,就像無老鍋的無老婆婆一樣令人毛骨悚然,所以當你的集資專案不夠有故事性,那真的只剩下預購行為可以成立了。 先前剛好嘗試了一個群眾募資平台的行銷合作案,歷經了種種複雜的因素,最後專案未達到最佳成效,所以在小編心中的定論為: 「群眾集資不該被當做行銷哏使用,但可透過正確的行銷公關管道,讓更多人知道你在募資。在台灣群眾集資的觀念成熟了嗎?還差得非常遠。」 在大家都還搞不大清楚什麼是群眾募(集)資,現在檯面上有眾多打著「群眾募資」名號,實為預購行為的案例...

【廣告案例】利用社群媒體進行唱片行銷

你或你的朋友們,一定很常在facebook上玩心理測驗類型的應用程式,通常我們會利用趣味的小遊戲達到行銷的目的,這種案例多出現在品牌主、企業、產品銷售等需求上,然而,最近有一個有趣的案子反應出的現象,頗值得聊聊。首先,我們先來看一下活動頁面,猜猜看這是什麼產品的行銷遊戲: 登入頁   測試頁   結果頁 社群個人動態顯示頁 從第一眼的人物與視覺風格上,不難聯想是電影、線上遊戲⋯⋯等社群行銷活動,從結果內文來看,才發現原來是要宣傳最近某支尺度很寬的MV.... XXXX透過「華納╳唐立淇心理測驗」得到的結果如下: XXXX現在的感情狀態,可能在懸崖邊上。 「你的思考是脫序的、不按牌理出牌的,你受新奇的人吸引,對方也有點粗心、浪費,這些都導致你們的關係充滿變數,表面看似刺激、精采,實際上,真正的問題常被忽略,從沒達成共識,只是還有更需要處理的事,或沒有更好的其他目標,所以關係還能拖著。」 立即感受 >>>『像天堂的懸崖』窒愛版MV http://smarturl.it/JESS_HEAVENCHLIFF 藝人透過社群宣傳新作品已經不是新鮮事,但是願意花錢寫facebook app來宣傳MV點閱的例子目前還算少見,其實以這首歌來說,已經有不少新聞亮點,例如:題材腥羶色、MV被電視台禁播(最近常見的行銷手法之一),以上兩點都足以讓MV點擊率爆衝。 然而,唱片公司反而還推出了這個與歌曲八竿子打不著的社群小遊戲,其實有幾個盲點實在令人想不透: 這個測驗內容跟星座專家唐立淇的完全沒關聯 Q版人物風格跟歌曲要傳達的情境、MV中激情的話面更是完全沒關聯 MV裡面沒有騎士、英雄、魔法師,更沒有怪獸,那....這四個人物到底是怎麼被設計出來的? 測驗做完了,但是真的要被行銷宣傳的主哏並不會因此被記住啊~(其實很A的畫面已經被記住了啊....)寫facebook app也不算便宜,如果沒有物盡其用,真的蠻雞肋的呀。

【廣告案例】網路高討論度的人氣食品該怎麼操作?

從最早的卷心酥、烤布蕾、甜甜圈,到最近莫名爆紅的雷神巧克力,很多食品業者與消費者不免心想:好吃的東西這麼多,這些商品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? 身為行銷人員,我們難免有職業病抱著合理懷疑,試想這些當紅產品若是透過口碑操作而竄紅,那我們可以從幾個步驟開始效法: 試吃文操作:找親朋好友、網路名人、知名部落客試吃發心得文。 團購操作:與團購網站合作,大量訂購享獨家優惠。 社群操作:舉辦社群互動活動,將之前操作的正向心得文透過社群力轉貼分享。 饑餓行銷:以上步驟完成後,若造成話題,便可開始操作斷貨、買不到、預購、排隊人潮⋯⋯等現象,當然也很有可能是真的賣到來不及生產啦。 媒體報導:鋪天蓋地的系列報導,又分業配跟自然生成兩種,就看前面四步驟走得穩不穩了。 從Goolge搜尋關鍵字看來一月底開始有論壇討論與知識+發問,大多都是圍繞在:「旅遊日本該買什麼伴手禮」這類的主題,以及有零散、小型的團購網購買頁面。 從搜尋新聞結果看來,從二月中開始有少數媒體開始報導某婦人瘋巧克力團購,反被詐騙云云。假設這則新聞是花錢置入的,這則業配新聞可以當作施力點,期間當然要繼續耕耘的,口碑延燒效應一直在三月初較為明顯。這個時候,就可以更大力渲染「斷貨」「買不到」的現象。 自然紅起來的網路人氣美食不是沒有,但為何想要特別討論這個案例?就如同日前很紅的甜甜圈一樣,很多朋友嘗鮮了之後,都會說上一句:「不知道在紅什麼?」「其實也沒那麼好吃!」顯示這個商品是因為「真的很好吃」這個原因紅起來的機會有點低,而產品的生命週期是否夠長遠,接下來的行銷手段也是值得持續關注的。 行銷真心話:行銷操作不是萬能,商品本身優質、有獨特性,才是長紅的關鍵,在尋求行銷花招前,讓我們先把產品做好吧! 番外篇:爆紅商品遭收割...(笑)

【影像製作】「搖滾促聲三十而逆」3/19 魏如昀生日演唱會

「搖滾促聲 三十而逆」魏如昀生日演唱會 2014.03.19 晚上七點@Legacy Taipei ★影像拍攝製作 by 快感行銷 Turn-on Marketing ★ 售票頁面:http://www.legacy.com.tw/program_detail.php?ln=tw&BID=1720

【廣告案例】老牌新造 我的孔雀餅乾

這幾天討論度很高的「孔雀餅乾」,行銷創意非常令人驚豔! 雖說是耳熟能詳的老品牌,然而在形象上卻也有著「老舊感」的包袱,這次不採用產品換包裝的手法,反倒採取社群創意行銷的廣告策略!頗有讓此品牌返老還童之功效,也針對現在的年輕一輩的消費者打開知名度。 整體行銷創意掌握了以下幾個關鍵: 互動性:將社群媒體的互動性與影像結合,由網友提供創意,快速拍攝成短片分享,點閱率高的影片,被選為電視廣告。 即時性:活動三天內即選即拍,掌握數位媒體特性。 真實性:拍攝手法真實呈現「廣告」,不遮掩「廣告」就是「廣告」的本質。 整合性:電視廣告與社群活動廣告搭配得宜 代言人楊佑寧討喜,並且延續在電影「總鋪師」中的角色個性,多支影片中「戲精」的演出也讓人印象深刻。

【fb廣告教學】廣告圖片審查

【fb廣告教學】 包括動態貼文,fb廣告規範所有宣傳圖 檔中文字不得超過總圖片面積20%,在準備下廣告之前, 請先使用這個工具審核一下自己的廣告圖噢! 圖檔線上審核→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 ads/tools/text_overlay